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超宽带雷达反隐身机理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超宽带(UWB)/冲激雷达的反隐身机理作了全面的讨论。从冲激脉冲具有的超宽带特性、短时性、信号先兆效应、电磁导弹特性,以及吸波材料的驰豫时间效应和自诱导透明性等方面,分析对比了冲激雷达与常规雷达回波的差异。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超宽带冲激雷达有优越的反隐身能力  相似文献   
12.
结合CFD技术和红外辐射理论发展了一种飞机红外辐射强度估算方法.首先通过欧拉方程数值模拟来获得飞机表面温度场分布,然后应用结合粘性附面层理论进行壁面温度计算分析.在获得了飞机表面温度分布数据之后,采用灰体辐射理论估算全机红外辐射强度.进行某喷气式飞机红外辐射强度估算研究,分析有/无尾焰情况的飞机红外辐射强度计算结果,初...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宽速域(Ma为0.145~0.7)内飞翼布局采用后缘环量控制射流进行滚转控制开展系统研究,并与传统舵面控制构型进行对比。研究关注电磁隐身特性、滚转控制特性和相关流动机理,以及射流引气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随马赫数的增大,射流对边界层流动的夹带和阻滞效应减弱,滚转控制能力显著下降;但射流控制大幅提高了典型角域的电磁隐身特性,并且引气量少,推力损失小,控制效率因子(单位附加阻力系数产生的控制力矩系数)高。综合来看,后缘环量控制射流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飞翼布〖BHDWG8,WK10YQ,DK1*2,WK1*2D〗〖XCSS.TIF;%129%129〗听语音 聊科研与作者互动 局滚转控制设备。  相似文献   
14.
自行研制冲激雷达实验系统,其关键技术包括多路相干合成脉冲源、正交解调采样接收机、信息处理机和收发天线阵列等。并用该系统在外场开展了隐身目标探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冲激雷达有较强的反外形隐身和材料隐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泵喷推进型潜艇在电场防护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这两种典型工作形态下的防护效果,采用边界元法建立了此型潜艇的腐蚀相关静电场模型,仿真分析了导流罩和导叶对电场防护与阴极保护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推进方式,泵喷推进型潜艇在海水中电场峰峰值降低了约38%,且其仅需约50%的电流值便能达到更优的电场防护效果。此外,不论阴极保护过程中整艇涂层是否完好,泵喷推进装置处的电场峰值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表明泵喷推进装置具有更好的电场隐身性能;然而在对泵喷推进型潜艇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过程中,只能在船身和大轴处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其导流罩内部的叶轮和导叶难以达到保护电位,处于欠保护状态,局部腐蚀防护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6.
水雷不同外形目标强度的计算与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雷隐身需要,分析了不同外形水雷的目标强度与隐身之间的关系,并对一些典型外形进行了目标强度计算.同时,在非消声水池中对按比例缩小的外形样品进行了声脉冲测量,将试验测得的目标强度值与理论计算的目标强度值相比较,认为波纹盒形水雷有较好的外形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军防空兵部队现有预警系统的预警能力和红外空情预警系统特点的分析,论述了发展红外空情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同时,详细研究了红外空情预警系统在防空作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实时双模光电跟踪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凝视红外成像理论、电视摄像理论及自动目标跟踪算法的最新进展,提出了一种实时双模光电跟踪系统,论述了该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实现的功能,并阐述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主要设计思想,给出主要技术指标的估算方法以作为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作为系统综合性能的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9.
纳米粒子复合微米粉体雷达波隐身涂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纳米粒子复合微米吸波粉体方法制备雷达隐身吸波涂层,分别选用纳米Sic、铁酸镍钴和金属钴复合微米羰基铁粉和钴粉。对涂层的雷达波反射率测试结果表明,选用纳米复合方式制成的雷达吸波涂层,有利于展宽吸波带宽或降低峰值反射率,其中用纳米钴复合羰基铁粉涂层最为明显,当定义反射率-频率曲线中小于-5 dB以下的频宽为合格吸波带宽时,纳米钴复合羰基铁粉涂层的最低合格吸波频率可以达到4.8 GHz,较没有纳米复合前有明显降低,对提高吸波涂层的低频段吸波性能作用明显,纳米复合技术为提高吸波涂层的低频吸波性能开辟了新的思路。同时实验也表明纳米复合后对原微米吸波剂吸波性能的改变是不确定的,有的还会使吸波性能变差。因此纳米粉体与微米粉体之间的匹配对吸波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匹配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port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he evaluation of infrared camouflage effectiveness via a multi-fractal method. By calculating multi-fractal spectra of the target region and the background re-gions in an infrared image, the spectrum shape features and the discrete Fréchet distances among these spectr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amouflage effectiveness of the target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spectra were further used as the index of camouflage effectivenes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amouflaged target had better camouflage effectiveness than the target without camouflage in the same one background, and the same one camouflaged target had different camouflage effectiveness in different backgrounds. On the whole, the target matching well with its background had high camouflage effectiveness value. This approach can expand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fractal theory in infrared camouflage technology, which should be useful for the research of infrared camouflage mate-rials, the design of camouflage patterns as well as the deployment of military equipment in battle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